English

气象豪迈、秀雅空前的六朝雕塑

1998-09-2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南朝陵墓石刻特别是石兽,充满了神话般的色彩,达到了比较完美的阳刚文化的境界。

《六朝艺术》这部豪华画册涵盖了今人所能见到的六朝(公元220—589)时期艺术的精华,其中石刻雕塑部分尤让我感动。石刻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,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。陵墓石刻与石窟造像,犹如两颗璀璨的艺术明珠,相互媲美,彼此辉映,显示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杰出成就。

陵墓石刻陈列于帝皇陵和王公贵族墓的神道两侧,又称神道石刻。陵墓石刻在西汉时开始出现,南北朝以后,几乎历代帝陵和王公贵族墓前,均有石刻安置,成为葬制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纵观历代陵墓石刻,则以南朝的陵墓石刻最具特色,最为伟丽恢宏,气韵生动,艺术价值雄居上乘。

石兽和神道石柱,是南朝陵墓石刻最具特征性的造型,也是最能反映南朝时期石刻艺术高度成就的煌煌巨制。现存的石兽,除丹阳市烂石垅一处作蹲坐式外,无论是天禄、麒麟,还是狮子,均作极富动势的迈步行进状。

仔细考察南朝陵墓石刻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,可以清楚地看出其继承和发展的轨迹:石兽造型由朴实凝重向窈窕灵动演变,装饰纹样由简练素朴向繁富华丽过渡,艺术风格由平实浑厚向夸张豪迈发展。在这个过程中,雕琢技术也日趋完美达到成熟精湛的境地。

年代最早的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的一对石兽,整体造型浑厚凝重,线条刚直有力度而少柔劲,具有浓厚的写实意味。宋代石兽的这些特点,保留了较多凝重呆板的气息,说明还没有完全脱出汉代石兽的传统风格。一望而知,石兽的造型式样和东汉后期高颐墓的“翼兽”有继承上的血缘关系。

齐代石兽虽然造型仍沿用昂首挺胸的迈步行进式,但由于采用S形线条构图,于是一变宋代石兽呆滞凝重的格调,显得窈窕俊秀,气韵生动,洋溢着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。

南朝陵墓石刻作为陵墓神道两侧的陈设,蕴涵着多种含义,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,诸如迷信鬼神,禳灾祈福,辟邪镇墓,幻想升仙,以及视死如生的厚葬和封建的等级礼制等等。因此,南朝陵墓石刻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,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土壤的,决不是受了外来的影响,或输入了古代波斯和埃及的有翼神兽的结果。

在表现技巧上,南朝陵墓石刻特别是石兽,不论是整体造型或者细部装饰,都采取夸张的手法,造成了瑰丽恢宏、豪迈博大的气势,充满了神话般的色彩,达到了比较完美的阳刚文化的境界。这是我读了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《六朝艺术》画册后一点心得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